新型城镇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发表于:2016-11-16 12:03    来源:低碳委综合办 作者:综合办助理    点击率: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及人口的聚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01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八字方针”,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赋予了新的内涵,指明了发展方向。
    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实现的新型城镇化,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化。要以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节能环保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该《意见》还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先锋军。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环保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放在一个更重要的地位,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多管齐下,加快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要注重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与配套措施,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布局规划。
    其次,要选准发展突破口,再造节能环保产业新优势。要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要求,在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淘汰各地落后产能的同时,选择光伏产业、新光源、新型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环保产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领域加以重点培育,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再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再次,在政策措施方面,应从法规体系建设、环境经济政策多方面给予保障。节能环保产业跟很多新兴产业一样,很多业务都处在事业发展的初期,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持续扶持。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财政、税收、用地、技术、金融等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改进,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成为发展进步的新方向。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和广阔空间。企业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应主动承担起节能环保社会责任。民营企业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关键,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找准助推的切入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致力于做绿色环保的企业。
    东旭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振兴民族光电产业为己任,秉承“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落实党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民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在光电显示、光伏、节能照明和绿色建材等节能环保产业和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不仅成为振兴民族光电产业的先行者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而且在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旭集团时刻关注着城镇化的发展,创新发展路径,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撬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整合以高效节能无极灯、LED灯为代表的节能照明,以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绿色新能源,以高密度聚乙烯大径塑管、ABS管、钢塑共挤门窗等为代表的绿色建材等三大产业,积极投身到城镇化建设中。先后在河北石家庄、四川成都、宁夏银川、内蒙通辽、辽宁锦州、黑龙江牡丹江等六个省市规划建设了以节能照明、环保能源、绿色建材为核心的七个研发与生产基地,积极探索节能环保产业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对促进企业自身产业转型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是城镇化的原动力和投资主体。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东旭集团有胆量和气魄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按照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规划自己的发展定位,坚持把立足企业的发展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延伸、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对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使前沿高科技产品与城镇化有效对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