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融十条全方位攻坚融资难
“融资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突破口。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一揽子提出了十条措施。 事实上,这已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谈到融资问题。在最近半年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就降低融资成本作出布署。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显然,中央政府早已意识到,金融改革滞后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正在拖累中国经济。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来,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仍然是突出问题。李克强总理强调:“金融不搞活,实体经济就上不来,经济下行压力就难以‘顶住’,最后反过来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 此次推出的十项措施(简称新融十条)涉及金融、股市、保险、信用体系及监管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次对融资难全方位的“攻坚”,是一次集团战役。融资难涉及到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一副大药方。而这副药方里起到关键作用的药依然是“改革”。 客观上讲,融资难、融资贵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因素。即便在发达国家,大的银行也不愿意借款给小微企业,因为用“纯市场”的眼光来看,这显然风险高而收益小。对国内的各大银行来讲,因为体制的原因,银行更愿意把贷款发放给大的国企。在他们看来,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很可能得不尝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此次,新融十条又提出了“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等举措,以防止信贷投放“喜大厌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费用。 与此同时,新融十条强调“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银行通过社区、小微支行和手机银行等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一方面,通过竞争,倒逼国有银行深入挖潜,精耕细作,由传统的只盯着大客户,到把目光更多地转向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多层次的服务,将为小微企业提供更贴身的服务,带动金融创新。 而针对金融体系的深层次改革,则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虚高’的贷款利率。”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多年来躺在利差上过日子的问题,增强其提升管理及服务创新的动力。 除了间接融资外,直接融资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市门槛高企,将相当一部分规模小但潜力大的企业拦在了门外。不仅如此,资本市场的定价机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好的企业获得的资金往往和它的业绩不相匹配,这也导致一部分优质企业对在境内上市缺乏热情。为此,新融十条强调,“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融资难不只是银行的事儿,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及信用体系的建设。破解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一两项政策难以见效。这也让市场对新融十条这套组合拳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