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四:抢抓机遇 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

发表于:2016-05-23 12:25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中国政府网    点击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国务院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总结交流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我委近日召开城乡要素高效配置交流座谈会,11个地区和单位介绍了各自的探索和经验。郑新立、胡存智等专家参会并对这些地区的探索和经验做了点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是投资需求的“加速器”,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深化改革的综合平台。当前,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重要抓手,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补短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培育新动能的积极作用。

各地的探索和实践,对带动和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推出这些案例,供大家更好地交流和研讨。

新型城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抢抓机遇   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低丘缓坡地开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毗邻越南,国境线长848公里,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中山区、半山区占85%,辖4市9县,总人口4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0%。红河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工业经济的发祥地、高原特色农业的主产地,也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辖区内可开放利用的低丘缓坡地(含林地)75万公顷,占山区、半山区的40%。红河遵循固有自然地理特征,坚持保建共举、产城融合、产城上山,积极创新转变建设用地方式,有序引导城镇、村庄、工业向山地发展。目前,我州10个县市编制了低丘缓坡专项规划,划定29个区块,规划新增用地408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792公顷,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

始终把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作为保障全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州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要求。二是分管州长主持召开由发改、工信、财政、国土、住建、规划、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细化部门职能,研究制定支持和配合的措施。三是州县分别成立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分管副州长(副县长、副市长)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领导主抓,上下联动、部门负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五规合一”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遵循“科学规划、集中开发、规范利用、节约集约”的总体思路,按照“依法推进、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维护权益、注重效益”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二是注重规划衔接。做到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林业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的“五规合一”。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宜高则高、宜平则平、宜梯则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科学编制拟实施片块的详细规划,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保护生态、有利于连片开发、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加快发展。目前,我州已批复了10个试点县市14个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共提供建设用地266公顷,保障各类项目的用地。

三、坚持保护优先,积极探索创新

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了山地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同步推进。一是山地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绿春县在县城所在地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县境内无1平方公里平地的情况下,新增加1.56平方公里完整的城市规划用地,既主动预防和有效遏制了县城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又呈现出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石屏县在坡度介于15至60度之间的松村片区开发生态工业园,既保护了异龙湖(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生态环境,又满足了豆制品产业工艺设计要求。三是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弥勒市积极探索“向山要地、项目上山”的发展模式,引导产业上山,将红河烟草产业园项目选址从坝区调到山地,有效保护了坝区耕地126公顷,缓解了城镇化发展用地需求。

四、突出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措施

通过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城镇和工业向山地发展,建立健全低丘缓坡地开发与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相适应的规划引导调控、激励约束、耕地补偿、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土地资源储备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机制;坚持把经济总量增长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探索建立了产业园区、工业项目向荒山荒坡布局的激励机制,对使用山坡地、未利用地发展城镇和各类产业项目的给予扶持和奖励。

五、抓好要素保障,注重项目落地

一是加强用地报批,推进土地政策处理。实施“一线工作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州县镇村四级联动、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项目前期服务,加大用地报批力度,强化土地政策处理,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成立融资平台,积极筹措试点开发建设资金。目前,全州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占总投资83%。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让群众充分认识、理解、支持和参与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州项目区土地收储工作中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和群众上访等情况。

六、注重招商引资,强化服务职能

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进具有实力的工业项目,由企业主导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程序,开设绿色通道,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落户发展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投资环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